“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之一声。”进入腊月之后,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在外工作的游子坐上了返乡的客车,家家都忙活了起来,置办年货,年味渐浓。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流传了千百年,有着美好寓意的年俗却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年味淡了。
鼠年渐近,年味渐浓。九江位于赣北,物产丰饶、历史悠久,年俗文化丰富多彩。为此,江南都市报《九江新闻》经过精心搜罗,将九江各地不一样的年俗文化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九江城区:年夜饭讲究“四盘八碗”
在九江的中心城区,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在自己家中,年夜饭都是最讲究的一顿饭。在饭桌上,大家要相互敬酒、说吉祥词。在以往物质生活不是很丰盛的情况下,当时九江人的习俗是讲究“四盘八碗”,这四盘是哪四盘呢?其实就是红烧腊肉,烧全鱼,炒粉丸子,还有木耳炒鸡。八碗就是包括了卤菜、煎豆腐块等八大碗。鱼是一定要有的,一般过年的时候,九江人会准备鲫鱼或者桂鱼,都是取名字当中比较吉祥的寓意。
武宁:载歌载舞唱采茶戏
武宁县境内盛产茶叶,由于当地有采茶歌流行,渐渐形成了采茶小戏。每年过年,当地村民们载歌载舞唱采茶戏,欢欢乐乐过大年。独具特色的武宁采茶戏以县城为中心,在修河上游称“上河派”,修河下游称“下河派”。武宁采茶戏现有大小型剧目150余种,多数为民间传说题材的文戏,其中也有少量的武戏。该戏的唱腔可分正腔、花腔、杂调三大类,它们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气息。武宁锄山鼓,又称“催工鼓”、“打鼓歌”。至今武宁县船滩、上汤等乡甚为流行。它是民间独具地方风格的传统艺术,也是集体劳动中以歌助兴,击鼓作气,寓娱乐于劳动的一种活动。
瑞昌:牵牛出方和伐柴
正月初一,瑞昌市的农民除相互拜年之外,还要将耕牛牵至栏外宽敞处,燃香放炮,喂以精饲料,再牵回栏,叫做“牵牛出方”。这一日,有些勤俭老人还要上山砍柴,图个“伐柴”(发财)的好兆头。
船鼓,旧称“龙船鼓”,原为滨湖水乡居民在端阳节龙舟竞渡时的演唱小曲,清代乾隆年间传入瑞昌。在逐步吸收当地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伴奏乐器除原来的小鼓、马锣之外,又增添了欢乐的唢呐,形成独具风采的瑞昌船鼓。传统曲目有《闹端阳》、《花朝调》、《拜新春》等。瑞昌素有“剪纸之乡”的美誉,瑞昌剪纸以简练优美、构图匀称、造型生动、剪法明快为特点。题材多取民间传说、花卉鸟兽、戏剧人物等。一幅好的剪纸,既可作门窗、顶棚、筐箩、家俱的装饰;也可作枕套、鞋面、门帘、桌布的绣样。
湖口:“三十夜里的火,十五夜里的灯”
在除夕夜,湖口人家家户户红烛高照,堂中燃起一盆炭火,烧上几枝松柏,香溢满屋。这盆炭火通宵达旦不能熄,俗有“三十夜里的火,十五夜里的灯”之说,以示来年红红火火。入夜后,男丁老幼定时集中于祖堂、端“神福”、烧香纸、放爆竹、击鼓敲罄、磕头打拜、念“辞年歌”称之为“完年”,家家烧岁火,灯火通明,尽情欢乐。到戌时或亥时初(即深夜十二点钟之前),家里的男主人在门外放鞭炮,然后“关财门”,以防跑了财气。
除夕之夜至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直到今天,湖口农村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德安:非遗地方戏迎新春
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德安县吴山乡、爱民乡这两个乡的“六桂”、“三胡”等12个村落,村民们都要开展一宗叫做《潘太公游春》的民俗表演活动,当地也称为太公戏。潘公戏,又称布帐傩,源于唐末宋初,它更大的特点是开棚做戏,演员头戴傩面又跳又唱,唱段为当地原生态的民歌。乐器只有锣、鼓、笛三种,表演器具有木偶,面具则是樟木雕刻的各种人头像。潘公戏表演都有严格的程序和各种仪式,既有人物故事、场次安排,又有歌舞以及唱、念、做、打、杂技等综合性表演手段,所唱段子的音韵都是傩歌《柳七娘子游春》音韵的主旋律。
柴桑区:“拜四方”四方平安
除夕夜,每家每户要彻夜开灯,村里的老人们更是要一整夜在灯下守候。直到天亮,家中的壮丁点燃了新年的之一挂鞭炮迎来新年后,才可以回房间小憩。壮丁放完鞭炮后,还需朝着东、南、西、北4个方向朝拜,俗称“拜四方”,寓意着四方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饭一般是饺子和面条,代表着团圆和亲密。早饭后,村里的男丁们开始相互走动,逐家逐户进行“团拜”。大年初二,新女婿要在丈母娘的带领下,到全村每家每户拜年。外甥必须先到舅舅家拜年,才能到他的姑姑、姨娘家拜年。初三以后,家中男丁会按照辈分大小的顺序,带上年货、红包,前往各个亲戚家串门和拜年。每逢春节的初一和十五,村里的老人们还会“吃花斋”,就是全天不沾荤腥,只吃素。
都昌:“年头”清点户名,大家心心相连
从腊月二十七至三十,都昌天天都有人“完年”,酒菜为一年中最盛。有族中午过年,图个正阳开泰;有族半夜过年,图个新元丰盛;但多数人晚上过年。下午四点,“年头”通村筛锣发号,全族(全村)家家户户由男丁家长捧托盘到祖厅香案,集中祭天拜祖。“年头”清点户名,一个不缺,然后祭祀开始。无论子孙天南地北,一年数载不见,但只此一聚便心心相连,宛如一家。从正月初八起,就有龙灯上路,伴随龙灯往往还有划旱船、夹蚌壳、踩高跷、舞狮子、演地戏等多种艺术表演,一行百人上下。
修水:“有钱没钱,杀猪过年”
修水的年俗,一般是从腊月初杀年猪开始。修水人传承下来一句话,叫“有钱没钱,杀猪过年”。正常情况下,每家每年都要养上一头大肥猪,留待过年时宰杀。杀年猪积存下来的腊肉,要留到春插、双抢的农忙季节。那时农家人端着一碗薯丝饭,如果没有那块肥得流油的腊肉,腿肚子是没有足够的力气来应付肩膀上的重压。
修水的年饭是在中餐。人们一大早就得起来,匆匆吃过早饭,便要淘上一大锅米,准备做中午饭。中午饭要用甑蒸,不论人多人少,都要蒸上好多,留给年后吃,一般要吃上三四天。这也有个说法,叫做“吃陈饭”,讲究个年年有余。
庐山市:穿新衣万象更新
穿新衣是庐山市古老的习俗,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衣服就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同时,穿新衣还有驱邪降吉祥这样一个寓意在里边。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新年都得穿新衣。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人们外出相遇拜年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此后,舞龙队游走于乡间,热闹红火的氛围直至元宵过后。
彭泽:“五猖兵马”驱除晦气
“赶野猫”,是彭泽当地一种流传数百年的古老而独特的驱傩仪式。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活动的组织者从村里挑选一些善于奔跑、身体健康的男孩,将其画花脸、头裹黑巾、两耳边插上下尖上宽的黄表纸、用红布条在额前绾个小结,装扮成“五猖兵马”。五猖,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神,专门负责逐疫驱鬼。在锣鼓的助威声中,“五猖兵马”手执三股钢叉,满村奔跑,挨家挨户“抄家”驱鬼逐疫,保证一年六畜兴旺、粮食满仓。
永修: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过年时间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从小年起到大年三十这几天时间里,永修当地不同姓氏的人陆陆续续开始过年,有的是白天过年,有的是半夜过年,有的是凌晨过年。夜里过年的人家会将门窗紧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着丰盛的年饭,直到天亮才开门。
俗传,古代有一长者生三子,早、中、晚分别到三个儿子家过年,从此,各户均以此为大年之时日,相沿成习。除夕守岁,直至东方欲晓,永修人俗信以之一次动物叫声为接年,如狗叫称“狗接年”,牛叫称“牛接年”。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 上一篇: 海洋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 下一篇: 为什么风电场要建到海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