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物正文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好在哪里,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被誉为什么

admin 好物 2024-01-02 23:52:33 139 0
底部悬浮广告示例
软文发布投稿联系微信:aaw4008

通常都说马致远的散曲成就是元代之冠,而没有查到“散曲之冠”的出处,不知是不是某位人的误读。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称其为“秋思之祖”。明王世贞《曲藻》称其为“景中雅语”。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其“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近人吴梅《顾曲麈谈》称此曲“直空今古”,“明人最喜摩仿此曲,而终无如此自然,故余以为不可及者此也。”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意象美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只用十八个字,但是却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而加在藤、树、鸦等等这些名词前的定语枯、老、昏等等,则体现了“断肠人”由于看了这些景物所产生的内心感受,这些定语其实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形容词,或者说是能让人的心理产生不愉快情绪的形容词,这些都真实的反映了“断肠人”的内心是孤寂的,苍凉的,对故乡充满着向往的。

这种连续不问断的连用多个名词以塑造意象的手法,使得这首小令在塑造意象的手法上让人看了眼前一亮,这十八个字一字不可以少,也不可以多,字字经典,使得这首小令不用一个“秋”字和“思”字就能把天涯游子的浓重乡愁抒发出来,并且是在一开始就已经把读者带进了这首小令所要表达的深秋萧瑟景象中:

意境美

从画面构图的时空关系上看,全曲一开始就用“枯藤老树昏鸦”寥寥几个字写了一幅黄昏老鸦归巢的图画,这是近景;接着又写了“小桥流水人家”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溪水从小桥下缓缓流过,桥对面居住着一户人家,这是中景;再往下读,“古道西风瘦马”,就是作者骑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忍着饥渴,在荒原的古道上行走,这是特写的景象。“夕阳西下”这是远景,“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写老鸦归巢了,而游子却有家难归,在外漂泊。这是全景描写。

以上几句,一句一景,近景到中景。再到特写景,最后“人在天涯”的全景描写将各个画面连为一体,构成一幅游子天涯流浪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的组合井然有序,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极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造成曲中有画的视觉美。

这些景物就空间上说,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假若是故乡的景,“断肠人”的愁思就不会这么多;就时间上说,这些景物是“夕阳西下”时的景物,落日西下本来就是最能牵动人内心愁苦的景象,而对于“断肠人”来说,夕阳西下了。连老鸦也归巢了,但是他却还骑着早已因长久漂泊而已累得“瘦”了的马在荒凉的无人的古道上行走,夕阳西下了却还不知今宵身宿何处,这怎能不使人感到一种流浪天涯的无奈和悲凉呢?种种意象,构成了一幅秋日萧瑟而游子思归的图画。

再从画面色彩基调上看。全曲是以灰色暗淡的色调为主的。我们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中的“枯”“老”“昏” “古”“瘦”等修饰词可以看出,其采用的色调是暗淡的,而不是明亮的,虽然这些修饰词实际上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表示颜色的词,但是,在心理上却能给人黯淡的感觉,描绘了满目苍凉的秋日景象,衬托出游子漂泊的哀伤,让读者读后感同身受,感到压抑。

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该小曲中的“枯藤老树”为静景,与飞着的“老鸦”动景摆放在一起;“流水”是流动的。是动态的景物,跟“小桥”“人家”这些静态。景物放在一起,更显出环境的幽静,动静结合。“古道”也是孤寂的,而“西风”呼啸着,“瘦马”在疲惫的行走着。这又是活动着的事物,“古道”“西风”与“瘦马”相映衬,更显环境的苍凉。环境的苍凉又与漂泊异乡的游子相互映衬,使得最后一句的“断肠人”更添悲愁。前面写景,最后一句才写了主体“断肠人”,先写背景就是为了后面主角“断肠人”的出场作铺垫,背景写好了,主体就自然的被烘托出来了。

作者把他的内心感受寄托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一系列的意象里,而这些景物都是具有浓厚的深秋色彩的,而且作者使用了枯、老、昏、瘦等一系列的具有使人产生愁绪的形容词去形容景物,这样一来,这些景物就被赋予了感情的色彩,这样一来,作者内心的愁苦就自然而然的融进了景物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化景为情,情从景出,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使人只要通过品味这些景物的特征就能感受到作者寄托在其中的感情。

马致远这首小令仅用了五句28字,语言简短,用字精炼,但是所表达的内容却非常深刻,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充满愁苦之情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的表达了游子的内心情感,使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长久细细品味。

写尽了秋的意味,写尽了思的况味。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大自然在四季轮回之中逐渐萧瑟,树叶被秋风秋雨染成了黄色,不多久,又都纷纷落下,花花草草也都枯萎、凋零,秋风吹动黄叶发出瑟瑟的声音,秋雨滴在落叶上?淅淅沥沥,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均萧条,此时,应秋之景,人心之境,莫不寂寥。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

先写景后写情,景和情总体是一个色系,凄凉。

但是景是背景色,是配角,所以铺开,所选景色也不是一味的把所有秋的意象堆砌来,而是选两三个,其余似是而非,虚实结合,恰达好处,总体上不浓不淡的秋之背景。

然后,请出主角,抒情,而且集中在一点,不多说,就一句,但是浓墨重彩,用“断肠人”!一下子就凸现出来,这里工描!有渲染烘托也有浓墨重彩!千古一曲就出来了!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www.1puu.com/post/55229.html
力鼎茶官网 宵战喷剂 金枪哥喷剂 小牛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