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长治二院医生说」钟情掏耳朵,要还是不要?

admin 资讯 2022-12-11 03:36:41 685 0

你觉得世界上最爽的事都有哪些?

睡觉、吃火锅、涨工资、吃鸡……等等

小编认为

一定还有掏耳朵!

耳朵痒的时候

大家是会自己掏耳朵?

还是去店里采耳?

最近

30岁的小伙小强(化名)

去了一次采耳店进行采耳

可几天之后耳朵奇痒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

耳朵里竟然“发霉了”!

长治二院

耳鼻喉科主任亢丽芳提醒大家

采耳有风险

大家慎重选择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掏耳朵,掏的是什么?

掏耳朵俗称“掏耳屎”,but,你不能因为耳朵里的这个分泌物带shi字,就认为它是留之无用的。

耳屎在医学上叫做耵(ding)聍(ning),与皮肤类似,耳屎好比如外耳道“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

更确切来说: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上的皮脂腺和耵聍腺的分泌物,夹杂外耳道脱落的皮肤、皮肤正常菌群的细菌、脱落的毛发以及进入耳道的水渍等形成*。

耳屎分为两种,干耳和湿耳。

“干耳”,大多呈淡黄色,稍有粘性,干燥后呈薄片状;“油耳”(也称“汤耳”),分泌的油性耵聍如同黏液。从性状上来说都属于正常。

耳屎的好处

虽然同为屎字辈,但是耳屎很明显是——

首先它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呈弱酸性,有一定的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其次耵聍腺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绒毛,这些绒毛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进入的尘埃颗粒,对小昆虫进入外耳道也有防护作用。当耳朵不小心进水时,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预防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的发生。

正常的耳屎对传入的声音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于被强声所震伤。让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护鼓膜。

平时我们在做咀嚼、张口等运动时,耳屎会自行排出。所以,一般在生活中并不需要经常掏耳朵。

采耳背后的大风险

“医生,我的耳朵里面好痒,还感觉听不太清楚了,你快帮我看看吧!”30岁的徐某神色紧张地来到长治二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双侧耳道表面布满白色绒毛物体,被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

治疗前

医生细问了一下,发现徐某前几天去采耳店享受了一次采耳服务。“经过正规治疗后,徐某的耳痒及耳闷症状逐渐好转。

治疗后

(1) 工具消毒不彻底,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采耳工具无法像医院使用的专业工具一样实施高温消毒处理,很容易将真菌或霉菌带入耳道内。如果霉菌长在鼓膜上,还可引起听力减退及耳鸣。

门诊经常可以遇见主诉反复耳闷或耳痒的病人,几乎都有采耳史,检查大多是外耳道真菌感染,对此有一种不恰当但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是“脚气长在了耳朵里”。

(2) 损伤外耳道或鼓膜

操作不当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造成外耳道感染形成疖肿或鼓膜穿孔,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3) *** 外耳道皮肤

反复掏耳容易 *** 外耳道皮肤,导致角质层肿胀或长期慢性充血,更利于细菌生长。

如何保护耳朵?

(1) 戒除挖耳朵的坏毛病;

(2) 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场所;

(3) 洗头发洗澡时不要专门往耳朵里灌水或“洗耳朵”;

(4) 擤鼻涕时,左右鼻腔应该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同时闭合擤鼻。鼻腔中部与中耳腔通过管道相连,同时擤鼻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发中耳炎;

(5) 不要尝试所谓的“专业采耳”,在街头巷尾的地方进行采耳后,如果出现耳闷、耳痛、反复耳痒等情况,需及时就诊。

掏耳朵

虽然确实能一时爽

但是绝对不是

“一直掏耳朵一直爽”的

如果出现了

影响听力或者难忍的问题

应当及时去正规医院

找耳鼻喉科的专业人士!

专家简介

亢丽芳 耳鼻喉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擅长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全组鼻窦炎及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矫正等)、等离子扁桃体及腺样体摘除术、喉显微手术以及各类耳鼻喉科急危重症诊治;对于耳石症手法复位,梅尼埃病等眩晕疾病及耳聋、耳鸣等耳内科疾病诊治独具特色。

(来源: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张文卫)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www.1puu.com/post/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