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正文

武汉曾经的三大生活习俗

admin 健康 2022-12-09 13:45:26 683 0

80年代初的武汉

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政治经济上的卓越建树,还在于文化风俗上的独领 *** 。

武汉有“火炉城”之称,夏天晴热无雨,苦了满城百姓,火了游泳民俗。其最显爆热盛况之处,乃是人口稠密的汉水沿岸、江汉桥两侧等地段,每天黄昏之前,打赤膊的人们就从狭窄的码头挤下来,密密麻麻的像鸭子出圈,直往河里扑,于舟船艇趸的缝隙处施展手脚。

有人说武汉是个最市民化的城市,这是“六月无君子”的地域文化长期形成的。汉水泱泱,热如温汤;汉水洋洋,碧如绿裳。何乐而不为呢。武 *** 说玩水,其概念比游泳一词的外延要大,既包括锻炼身体,又包括消暑洗澡,还包括消遣娱乐,与自然亲近。我在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前酷爱玩水,每年夏天都泡在河里。1967年“八一渡江”,我差点把命丢在长江。那一次在汉阳门码头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死了一百多人。我死里逃生,仍然渡过了长江,在汉口滨江公园起坡,颇有英雄凯旋的自豪。近年也偶而到汉水去玩玩,顺着江汉桥淌到晴川桥。陶然其中的我有时想,谢天谢地,我们总算还有这条汉水。在那如涛声般喧哗的人声里,听得最多的是江汉平原口音,玩水者中有大量进城的乡下人或曰“农民工”。他们中有的说游泳为“抹汗”,为“打鼓泅”。确实,他们所居的工棚鸽子笼哪有淋浴,哪有空调,到河里来一洗澡二解凉又分文不掏,哪有比这更好的事?所以全家老少都来了,尽管有的舍不得花钱买正规的游泳衣,女人穿着衣服在水里泡,小儿子伢露着小雀雀,且游泳姿势也以狗爬式居多。汉水上演了一幅幅如鱼得水的男欢女爱图,他们的欣悦之情却绝不亚于在北戴河、三亚度假。

武汉渡江节

老天爷真是公平的,给予武 *** 火炉般的炎热,又供以他们纳凉消暑的长江汉水。武 *** 的这种夏天行动实际上是狂欢节,是武 *** 大俗大雅到极点的表现。早在1934年,张学良在武汉就倡导过横渡长江活动;解放后 *** 多次到武汉来玩水,或东湖,或长江,“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因此,武汉开展“七·一六”渡江活动,后来发展到国际渡江节,做江城武汉水文化里的水文章。

玩水之后怎么办,那就是当街乘凉了。武汉的夏日之夜还有一景,那就是露宿,几乎全城人睡在大街小巷,展示形形 *** 的卧具与睡姿。

夏天当街纳凉

方方在《阅读武汉》一书里曾经写道:“夏天里,武汉最为精彩的风景不在白天,而在日落之后。由于地理原因,白天尚在城里刮来刮去的南风,到了晚上便一丝不存,湿闷湿闷的。整个城市有如一个大蒸笼,手触之处,无不发烫……身热如焚的人们只好逃离出屋,将生存空间搬到了露天之下。”池莉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也写到这一民俗,“不过日暮黄昏了,竹床全出来了,车马就被挤到马路中间去了。本市人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与公共汽车、自行车等等一块儿走在大街中间。外地人就惊讶得不得了。他们侧身慢慢地走,长长的一条街,一条街的胳膊大腿,男女区别不大,明晃晃全是肉。武汉市这风景啊!”

纳凉照片

炎热的武汉,到黄昏时会显得格外拥挤。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洒些水降温,然后搬出竹床或搁上铺板。男女老幼或坐或躺,挥着蒲扇,捧着茶杯,天南地北,家长里短,说笑夸天,直到夜深才相继入睡。纷嚷的武汉,在夏日的子夜凌晨变得格外静谧,整个城市浑然不觉。池莉在小说中写得精辟:“武汉市就现在能睡一会。”还写道有人睡相不雅,裤裆里“搭帐篷”(即晨勃)。

“后街小巷暑难当,有女开门卧竹床。花梦模糊蝴蝶乱,阮郎误认作刘郎。”只有武 *** 才深昧其中风情。清代诗人叶调元所写的有人半夜迷迷糊糊上错床而闹出笑话,还有邻里因争抢位子而发生争吵,但终归是和睦相处,患难与共。那是街坊邻里之间人情最浓的年代,流淌着武汉底层生活的流行色。现在,由于楼房大量出现、空调的普及,竹床成了鸡肋,当街露宿已不多见,但还不完全是逝去的风景。

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不懂哥 看最新文章

备注:( 文章由罗时汉执笔,授权不懂哥编辑整理并在头条首发,转载此文请备注出处)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www.1puu.com/post/8387.html